
文 | 趙橋
我所謂的俠者阿紫,是一位耕耘文字、但又不以文字為生的女作家王玉蘭,筆名阿紫。
真正的俠者,有仁心。觀作家阿紫平日之言行,庶幾近之。她并不是職業作家,雖然已是省作協的會員。寫作,只是她日常不可抑制的業余愛好。眼下,她開辦一家教育機構,業余輔導一些小學生、初中生的課程,以此為自己主要的營生手段。她經常在微信里曬出一些孩子的作業,考試的分數,家長對她的感激。這,并不是炫耀,而是收獲后出自內心的喜悅。營生,而不以此牟利,看得出她對學生付出的是一片愛心。好幾次,她還在微信里詢問誰家的寵物狗走失了,到何處去認領;或者是誰在鎮上小超市買了東西忘記付款,趕緊去還錢,等等。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雞毛蒜皮”,不正是她仁愛之心的點滴體現嗎?更重要的,作為作家,她對同道熱心幫助,看到身邊一些業余作者寫的真情實感的美文,就會盡力推薦到當地晚報副刊。經她推薦發表的作品,有數十篇之多。而她,從不以此居功自傲。
真正的俠者,有豪氣。豪氣有無,由喝酒一事可見端倪。俗話說,酒風看作風,酒品見人品。除純粹的酒徒、酒鬼外,酒桌上一坐,酒杯一端,確實能看出七分、八分的作風人品。作家阿紫雖是女流之輩,但酒風酒品貌似不遜于許多七尺須眉。微信群里大家聊到喝酒,她還曬出一些喝酒的照片、視頻,那大杯喝酒、大塊吃肉、大聲笑談,以及飯后去歌廳大展歌喉的架勢,都是豪氣干云,讓人不由得豎起大拇指。有豪氣的人,有心胸。女性更如此。她最近的一篇隨筆里,有一句“喝酒不發朋友圈,縱喝瓊漿也枉然”,竊以為是金句、經典。
真正的俠者,自有嫉惡如仇的性格。有一陣子,她情緒激動,義憤填膺。原來,有位與她素不相識的“先生”,在另外一個微信群里無端地指責、辱罵、詆毀她,反復再三。談及此事,她幾次發了刀刃滴血的表情包,說明她真的憤慨至極。倘若她真是金庸筆下的阿紫,或別的一位俠女,一定會揚眉劍出鞘,殺上門去。群友多勸她大人雅量,不必計較對方這樣卑劣的行徑,但她除了正告對方外,還是以到派出所報警了結此事。是的,生活中對一些歪風邪氣的隱忍,實際上助長了歪風邪氣,更有可能不經意間成為歪風邪氣的“幫兇”。因為熱愛創作,她深惡痛疾的就是抄襲、剽竊行為。不做“雞鳴狗盜”之徒,堅持原創,是她恪守的寫作底線。
真正的俠者,自有桃李不言的氣場。阿紫非權貴,她曾是高考落榜青年,回鄉種地、撐船(一張長篙撐著水泥船的照片很有氣勢),進城務工,在鎮上賣過服裝,典型的社會底層“小人物”,她最自豪的稱呼其實是“戴南農婦”(戴南,她家鄉里下河興化市的一處地名)。阿紫非名家,雖有長篇小說《沈小菊》(團結出版社)、短篇小說集《大滬莊》(同上)、紀實散文集《玉蘭和她的孩子們》(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問世,和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相比,這些作品還是單薄點,更未聲名遠播。但她的氣場顯而易見。她組建了一個“阿紫文學沙龍”的微信群,短短幾天,就壯大到六十多人。建群之初,就定期開展同題作文寫作活動,每期都有數十人踴躍交作業,她都會精心編輯,發布在群里和“阿紫公眾號”上,供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前幾天,應該是江蘇氣溫斷崖式下降,一夜由秋入冬的那個晚上,有十位愛好文學的阿紫的女粉絲(多數她并不認識)專門設宴邀請她,把酒論詩文。阿紫在當地的號召力、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的俠者,有武功而不以武功自炫。放在武俠作品中,作家阿紫就如“掃地僧”(當然,僅是取其低調而喻,她還沒有“掃地僧”那樣深不可測的蓋世武功);放在現實的世界里,她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鄰家大姐。事實上,群里那些從事著教師、會計、律師、建筑……職業,乃至家庭婦女等“引車賣漿”者,那些與她相識的、素未謀面的,那些女性、男性,都不約而同叫她“玉蘭姐”,好幾位還先后以她的名字來入題,寫了文章,可見她果然名不虛傳的“鄰家大姐”一般的親和力,絕不是魯迅先生所諷刺的“人一闊,臉就變”的那類人。這個社會里,甭說少數暴得大名的,一些有點小名氣就眼睛長到額頭上的,我們見得還少嗎?
蘇北里下河平原的開闊及密布的水網,是否造就了這一帶人坦蕩而柔韌的個性,不得而知;興化,清有鄭板橋,現有畢飛宇,它的鄰縣出過汪曾祺,這些大家是否得益于里下河豐饒的文化土壤,也不得而知。但顯然,作家阿紫沒有辜負里下河這一方水土。
老實交代,我是與作家阿紫素未謀面中的一個。因何機緣成為她的微信好友、加入她的“文學沙龍”,現在想來也有點渺茫。我們平時在微信里的交談并不多,她的許多文字我也沒讀過。但我看到她在微信里的日常聊天,發在朋友圈里既隨性率真、又不乏佳句新意的文章,就莫名喜歡。記得是10月19日,她突然在微信里要我的地址,寄給我一本她剛出的新書《玉蘭和她的孩子們》,并且第三天就收到了她簽名的、散發著墨香的書,更加心生感動。
我們希望生活中多一些溫暖而有力量的人,如同金庸筆下義薄云天的大俠。在我看來,作家阿紫就是這樣一位自帶溫度又能傳遞溫度的俠者,她的文字也充滿著滿滿的正能量。尤其,文壇更需要像阿紫這樣來自草根的作家,他們接地氣,傳遞的溫度和能量能更為普通人所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