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曉春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中,今天已是農歷十月初一了,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它是中國民間祭奠祖先的三大節日之一;寒衣節。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民間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民俗世代流傳,關于祭祀最隆重的民俗節日,就是農歷四月五日的清明節,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和農歷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了,中元節祭奠基本上都是南方地區還在延襲。我國北方的廣大區域,人們祭祀祖先主要是在清明節和寒衣節時。
在我僅存的孩提依稀記憶里,幼年懵懂時的我,在一年的春秋兩季里的某一日,都會在家中長輩老人的牽引下在村口的十字路口,用硬物劃一個留有豁口的大半圓圈,然后將從家里帶來的一沓沓土黃色中間帶孔的紙張一張張小心地揭開后放入圈內用火焚燒,在這個過程中,最具神圣感地就是在煙火繚繞時,所有在場的人都要磕頭并念叨已逝親人的稱謂讓親人們各自領取燒給他們的財物,在這個儀式中,大人們都是那么嚴肅,那時候幼小的我什么也不懂,也根本不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只覺得這畢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一年中有兩個這樣的日子,一個是在暖和的日子里,一個是在寒冷的時節,這個最初的人生體驗給兒時的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記憶,也給童年的我留下了不小的困惑。
有關寒衣節的來歷,版本有多種,最早的是來源于周人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歷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詩經》、《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容,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清明節與寒衣節雖同為一年當中重要的祭奠祖先活動,但最大的區別在于寒衣節需給祖先送去準備過冬御寒的衣物,這符合古人“事死者,如事生”之傳統理念。
以后略微長大了些的我,愈覺得寒衣節這個日子較清明節更具人情味一些,秋日漸冷,活著的人都要添衣御寒,逝去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里也要溫暖的過冬,這大約是更符合國人傳統孝道的一種表現形式吧。
其實,對于那時的我來說,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孩提時的我根本對此一無所知,直到我六歲那年夏日某天被母親匆忙從舅家帶回,回到家中看到上房正中,我的爺爺被覆蓋著白色的布單,臉上蒙著手帕躺在一塊木板上,有好幾個人在院子里忙著做事,我被告知爺爺已于當日去世,記憶中的我當時一片迷茫,不明白只有幾日未見的爺爺為什么突然就與我們陰陽兩隔,在接下來幾天里,我目睹了親人們諸多難過傷心,痛哭濠淘的種種場景,這是我初次對死亡有的最直接地人生感知。
此后,在每年冬日的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時,我跪拜并招呼地亡人稱謂里除了未曾謀面的曾祖父曾祖母外又加上了祖父的名諱,但這與從前的感覺截然不同,這是我熟悉并親近過的親人,這種復雜的感覺不知怎么形容。
以后的許多年里,我參與了無數次地清明節和寒衣節祭祀祖先的祭奠儀式,有時想想,在已過去的無數時代,每個家族的祖先,或經歷盛世或遭遇變亂,都能夠不畏艱辛,不僅生存下來且能輩輩繁衍生息,家族得以代代延續,這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要知道無論什么時代,生活都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從此意義來說,每個人的祖先都是偉大的,都是值得后世子孫永遠銘記的。但,我們又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祖父母,曾祖父母及更遠祖先的姓名呢?
父母于子女而言,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完完全全地付與,只是付出無需回報。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世界上最純凈的愛,不含一絲雜質,勿庸質疑,只要兒女們好,父母那怕流盡自己最后一滴血,也無怨無悔,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就是我們平凡但偉大的父母親!
我們從父母親身上獲得了生命,這是最初一切的開端,從此開始去迎接未來;從此傳遞延續生命的源遠流長;從此延續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脈綿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代代的父母親,辛勞一生,把自己的子女一個個養大成人,看著他(她)們成家立業,幫著子女照管孫輩,自己垂垂老矣,步入人生暮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天下父母最真實的寫照!
我的祖母在世時,常給我講過去的往事,她年輕時16歲就嫁給了我的爺爺,那時,我們家很貧困,上邊有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兩個老人,下邊還有未成年的小叔,又陸續有我的父親,叔,姑共八個子女,我的爺爺年輕時身體差,不能干過重的體力勞動,地里家里的活大半要她去勞作,生活對她來說太難太難,后來我爺爺出外學了手工做鞋的手藝,生活才略有好轉,無數個夜里,她撐著勞動了一天的疲憊身體和爺爺在油燈下納布鞋底往往至深夜甚之天快亮時方止,一晚上睡不了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一夜夜都是在油燈下熬過來的,她后來患的白內障眼病大約就是那時在油燈下做活留下的隱患導致。
在過去貧困落后的時代,我們的祖輩大都過得艱難不易,無論怎樣地與生活抗爭,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也僅僅只能維持溫飽的生活,老一輩為了下一代能吃飽穿暖最基本的生活目標付出的辛勞是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的。
在我個人四十多年的人生過程中,已送走了幾個至親的親人,我的祖父,外婆,祖母,父親,我眼看著一個個摯愛的親人離我而去,永遠從我生命中消逝,這種痛苦又無奈的心情實難用言語形容,在忙忙碌碌的即將又渡過一年的時間里,在又一個寒衣節到來的日子里,給已逝親人們燒化一件件御寒的冬衣,寄去親人們無盡的思念之情,愿祖先們在另一個世界里能溫暖過冬,一切安好……
古人有云:為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孝經亦云: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我們能給與祖先的,唯春秋祭祀而已……
作者簡介:劉曉春,西安南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