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
你要尋找她,
請西出陽關……”
——題記《馬蘭謠》
我一直不明白,你為什么
會用一種柔弱的野花為自己命名
天山腳下,大漠深處
這是多么雄渾大氣的天地
鋼鐵男兒,戎裝巾幗
這是多么威武雄壯的生命
你該是大漠胡楊,戈壁紅柳
是天上盤旋的雄鷹
是草原奔馳的駿馬
是天地間神一樣的存在啊
可卻有一個如此柔弱的名字
——馬蘭
是的,多少個歲月
你沒有名字,你有
雪山、大漠、戈壁、荒原
但你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名字
當那些有名字的人,仿佛一夜之間
隱姓埋名,從親人的視線中消失
在這個沒有名字的地方集結
你用浩瀚的胸襟擁抱了他們
于是,你的寂靜里有了聲響
你的干渴里有了汗水
你的血脈里有了生命的律動
多少個夜晚,明月伴著激情
在昏暗的燈光下演算一個個數據
多少個白天,風沙牽著腳步
在茫茫沙漠中不停地奔走
或許是某個瞬間,是他們
思索、憂慮或歡樂的時候
驚喜地發現了一朵野花的嬌媚而又倔犟
于是,這些隱姓埋名的人有了一個
美好的花的名字,這個地方
和這群人共同的名字——馬蘭
在鄧稼先去世多年的客廳里
我看到了你,一株干枯的馬蘭
你沒有了往日的嬌艷,但你
依然挺立著,倔犟的就像
當年不顧一切沖進大漠的鄧稼先
為了尋找一枚未爆炸的核彈
他喝退了別人,只身拿起摔碎的彈片
仔細察看之后,心終于踏實了
他對同志們說,平安無事
但是,他的健康卻留下了隱患
他的生命因此而定格在62歲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他說:死而無憾
1968年,一架從青海飛向北京的飛機
在降落至400米時突發故障
400米、不足10秒鐘
千鈞一發啊,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郭永懷想的不是自己之生死
而是手中的公文包,那些
無比珍貴的資料和數據……
飛機墜毀了,當人們找到郭永懷時
發現他同警衛員緊緊的抱在一起
在兩具燒焦的軀體之間
是那個比生命更重要的公文包
奇跡般的完好無損,完好無損啊
如一朵美麗的馬蘭在烈火的焚燒中盛開
這共和國國防建設的生命之花啊
在烈士鮮血的澆灌中熠熠生輝
在馬蘭,最珍貴的禮物
不是黃金白銀、珍珠翡翠
而是一盆普普通通的馬蘭
1965年,人民大會堂
核試驗有功人員代表歡聚一堂
將接受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張愛萍把從馬蘭帶來的禮物送給總理
總理開心的笑了,笑得那么燦爛
這是一束普普通通的馬蘭花啊
卻是人生中最珍貴的念想
生命長河里最深情的告白
每個離開馬蘭的人
都把汗水、鮮血和一顆耿耿丹心
留在了茫茫大漠荒原
卻要帶走一盆馬蘭花
仿佛帶走火紅的青春、豐盈的生命
和一段波瀾壯闊的不朽歲月
請把我埋在馬蘭
這是林俊德臨終時的唯一要求
埋在馬蘭,這就是
一個隱姓埋名一輩子
52年堅守羅布泊,參與了
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任務的
——馬蘭人最后的夙愿
我終于明白,在生命最后時刻
林俊德為什么放棄治療
爭分奪秒的去整理那些數據
那是什么樣的數據啊
那是為了搜尋記錄爆炸數據設備
冒著生命危險沖進蘑菇云未盡硝煙
義無反顧的生命記錄,那是
事關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危的數據
在生命的最后27天
他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與死神
作著最后的搏斗,用戴著氧氣面罩
渾身插滿各種管子的軀體
對那些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
進行最后的處理,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息……
把我埋在馬蘭
這就是一個將軍、一個院士
一個隱姓埋名幾十年的馬蘭人的唯一請求
一片深情山高水長、天地可鑒
啊,馬蘭
你是一朵野花的名字
你是一個地方的名字
你是一群人的名字
你是一個時代的名字
你是東方一縷縷絢麗的朝霞
鑲嵌在冉冉升起的旭日身邊
你是夜空里一顆顆閃亮的星辰
輝耀在浩瀚無垠的蒼茫天宇
你是兒女獻給母親最美的勛章
佩戴在共和國寬闊的胸前
你是一個用鮮血和生命標定的地方啊
以豐碑的雄姿屹立在共和國的史冊
你把無數隱姓埋名人的名字
寫在了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
作者簡介:
孫繼革,1976年12入伍,從軍30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