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光的流失,童年的一些趣事,大都慢慢忘卻了。唯有那年養的一只小麻雀,卻時常在我眼前跳躍。那年我十歲,讀小學三年級。放了暑假,伙伴們除了一起放羊、割草,便留心著哪里有麻雀窩,一有空,幾個人便一起搭人梯去掏鳥窩。一次偶然的機會,掏出了四只剛剛出殼不久的小麻雀,個個渾身通紅、透亮,隔著肉皮都能看到它軀體里的內臟,這樣小的東西,小伙伴們都不感興趣,各自隨便挑選了一只,便拿回家了。分給我的那只,也沒有什么特別,大小和其他三只差不多,而我卻捧在手上,小心翼翼的把它帶回了家。因怕大人們不讓養,便偷偷找了個紙盒子,鋪了點舊衣布,讓它睡在里面。放羊、割草的工夫,隨手捉幾支螞蚱,帶回來給它吃。
喂了幾次后,這個聰明的家伙,只要紙盒子一動,它就馬上仰起頭,張開紅紅的小嘴,急切的等著喂食。我趕緊把螞蚱撕開小塊,一點一點的喂。等聽說和它一起被掏出來、分給其他三個小伙伴的麻雀,都相繼死去后,我這只命大的家伙,竟然非常健康的活了下來。它長的也很快,七、八天的樣子,就有小小的絨毛長出來了,這時我可以把它拿出紙盒子,放在地上,距我半米遠的地方,用螞蚱在它嘴邊晃,它急切的想吃,我便慢慢的把手縮回,引導它朝我跟前爬,它極力的爬幾下,我便給它喂一口。就這樣無意示的訓練了幾天,它翅膀上的羽毛長出來了,它會撲楞著翅膀、張這小嘴在我面前撒嬌了。二十天左右,它慢慢會飛了,飛的不遠,圍著我轉。這時,我便委托鄰居幫我扎了個鳥籠,大人們看它可愛,也默認了讓我養它。由于去田里放羊,我經常一晌午不回家,但,只要我一腳踏進家門,它便像久離母親的孩子,撲楞著翅膀、張著嘴,對著我“嘰嘰”的叫,我趕緊把它從籠子里拿出來,喂它。放開它在院子里和小雞們玩耍。這只命大、可愛的小麻雀,成了我最要好的伙伴。好景不長,我開學了。大人們怕我上學分心,就偷偷的拔開籠門,把它放跑了。看著空空的鳥籠,我傷心的哭了。可是,當我端起碗正要吃飯的時候,聽見熟悉鳥叫,隨聲望去,我這只可愛麻雀,正在院子的一棵榆樹上,撲楞著翅膀、看著我,對我撒嬌。我吹了一聲平時喚它的口哨,它立即飛到我的肩膀上,在我耳邊“嘰嘰”的訴說著思念的痛苦。我趕緊嚼了一口面條,吐出來,放在手上,它把嘴貼過來,一下子吞下去。幾口吃飽后,它又飛到樹枝上,安靜的趴在那里。晚上,它自己飛回鳥籠,我把籠門關上就行了。
學校的伙伴們都知道了此事,爭著跟我回家看它,我為它自豪極了。它畢竟是一個動物,時間長了,它和它的麻雀們混熟了,就漸漸的由一天回來一次、變成兩天回來一次……,它也許和它的伙伴們去過它應有的生活了,比如:戀愛、組建家庭、生兒育女……一代代,生生不息。它飛進了大千世界,回歸了大自然,再也沒有回來。去年,幾個小學同學聚會時,他們還都在問我:你還記得你養的那只小麻雀嗎?記得、記得,一定記得,那是我難忘的童年趣事。
【作者簡介】高令銀,90年招工到深圳,現在深圳一家知名企業做工程管理工作,一直酷愛文學,偶有作品發表于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