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常說,泰山天下雄,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黃山天下奇,而興安呢——興安天下闊。大興安嶺是褶皺山嶺,像人的手掌一樣,大興安嶺地區系新華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質帶。中生代時期,侏羅紀后期至白堊紀初期的"燕山運動",使本區出現強烈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加之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大興安嶺褶皺帶進一步上升,形成新華夏隆起帶和階梯式斷裂帶,至第四紀及其爾后,大興安嶺繼續緩慢上升,發育成大興安嶺山脈和斷裂帶及河谷地帶。這是大興安嶺的地質形態。由于這樣的地貌特征,大興安嶺山脈連綿遼闊。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先生來到興安嶺有詩曰:“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億萬章,久矣羲皇成邃古,天留草昧紀洪荒。”寫出了大興安嶺的深邃遼遠。位于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里山脈的大白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站在大白山頂,遠近重巒疊嶂的群山蒼茫遼闊,盡收眼底。大白山被稱為伊勒呼里山脈,是大興安嶺的主山脈,實測海拔1451米,是呼倫貝爾第二高山峰。意為山勢陡峭,森林茂密。由于山上長有成片的偃松,所以又被成為松籽山。至今仍保留著相對原始狀態。它位于開拉氣林場施業區,距離根河市區66公里處。據說,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高山,山頂巖石裸露,上面覆蓋石苔,落雪堆積在巖石上,北坡背陰處更明顯,積雪常年不化。遠望大白山巔總是一片潔白,大白山因此得名。
陽光煦暖的三月,踏著春天的節拍,帶著久違的思念,我又義無反顧走向她——大白山,尋找心中的百靈。
一霧凇之美
雖然冬姑娘給了大白山冷到極致的溫度,卻又還給她一個玉樹瓊花的世界。此刻,她把最美的一面呈現給我們這群她眼中的孩子們。讓你宛如走進了冰雪圣潔的童話世界。那一樹樹、一叢叢含羞帶笑的白色林木如盛開在冰山上的一朵朵雪蓮,又似揮動衣袖的白衣仙子在翩翩起舞。大自然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揮墨潑毫,隨意涂抹,無論看哪里都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晶瑩剔透掛滿了枝條,樹干的黑色線條如墨線勾勒,黑白相間,虬勁有力,人如在連綿不斷的畫卷中行走。一陣風拂過,雪花漫天飛舞,不禁低吟“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滿世界的玲瓏剔透,滿世界冰雕玉琢。目光所及都是銀色世界,精彩絕倫,美侖美奐。讓人深深震撼!
在北方林區生活多年,這里的冬季寒冷漫長,盡管與冰雪是老朋友,也欣賞過很多次霧凇。此行看到如此宏大的霧凇場面,還是讓我們驚嘆不已。
霧凇歷經極寒,才綻放最美!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正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份罕見的美更是如曇花一現稍縱即逝,古語有“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太陽一出來或是隨著溫度升高,霧凇就會消散。
我走走停停,貪婪地看著,想把這一切都裝進眼里,裝進心里,生怕這霧凇會很快消散。人生短暫,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更加充滿意義?霧淞之美,是不是給追夢路上我們的一種暗示?
二雪花之韻
大白山恬淡、秀美。充滿了女性的溫婉柔情,她性子沉靜,那樣不急不緩,不溫不火,吸引著你。你看路途舒緩漫長的坡道,足可以看出她的好性子。這里的積雪比別處的都厚。林間的雪深得沒過膝蓋,卻又那樣純凈潔白,一塵不染。
天空飄著細密的雪花,遠處天地一片茫茫,我們也變成了雪人。喜歡這樣的雪天,總會讓人萌生詩意。“綠意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雪花洋洋灑灑,期待早一點到達山頂與老友圍爐煮酒聽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形容西湖的詩句,此時我覺得用來形容大白山也是極貼切恰當的。無論是雪花飛舞,還是雪霽天晴,都是好的。瞧:一會兒是風飛雪舞,天地渾然一體,一片迷蒙,大山像披上了一件潔白的紗,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充滿神秘;一會功夫兒,天氣瞬息萬變,倏忽間,云開霧散,露出了如洗過似的純凈湛藍的天。遠處若隱若現的小山也清晰呈現在眼前,變成了一座座矮小平緩的小丘,與大白山遙遙相望,天空高遠遼闊,視野更加開闊,此時真希望有一對翅膀,自由飛翔。
一棵高大的偃松展現在眼前,主干粗壯,難怪沒有被大雪壓倒,樹木前面剛才還是一片完好的雪原,須臾間被踩踏得凌亂不堪,倒有一種凌亂美。在這遠離城市遙遠的大山,無論原始無痕還是雜沓的步履,無論是排列整齊還是旁逸斜出,都是美的。
一路前行,一路欣賞,一路感嘆,寂靜雪原美得純粹,內心也變得簡單透明。
三偃松之智
山里樹種豐富,粗壯挺拔,直直地佇立。一定是愛打扮的大白山把她們打理得這樣俊美。開拉氣林場是偃松林的分水嶺,越到山巔有越多的偃松成片生長。
根河靜嶺一帶有一片偃松林,有一次和朋友興致勃勃去看偃松。結果只看到一望無際厚厚的雪野,卻不見偃松蹤影。原來它枝條柔軟,被厚厚的積雪一壓,都匍匐在地面。偶有探出頭的綠色針葉,在陽光照耀下明亮得晃你的眼。
偃松是智慧的,冰雪嚴寒中它偃旗息鼓,養精蓄銳,待到春暖花開,冰消雪融,它又直起腰身,盡情吸納陽光雨露。偃松冬日里針葉也是鮮嫩的綠色,是這素凈純白世界的一抹生機。它在嚴寒中默默堅守,像家鄉勤懇勞作的人們。偃松的果實——松樹塔,是它無私回饋人們和自然的美味,屬林區特有,其營養價值豐富。熟透了松樹塔自然脫落在樹下,個個堅實飽滿,也是山中野生動物棕熊、松鼠和各種鳥類的最愛。瞧,每當立秋一過,采樹塔的人們紛紛上山,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厚的報酬。大白山上偃松濃密繁茂,是采摘樹塔的好去處,但是得吃得了這份辛苦。
同樣會保護自己的還有興安落葉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落葉松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一到秋天落葉松落光了樹葉。不落葉的話冬天無法成活。它有著自我稀疏的生長功能。秋天排放掉自身多余的水分,維系自己可以過冬為止。這是落葉松的生存之道。由此我想,這也是折中調和的中庸之道吧。林木多么有靈性,懂得適應自然,又懂得回饋自然。偃松和落葉松的生存哲學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四攀登之趣
攀登大白山,和登別的山不一樣。不能急,不能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否則后面漫長的路將特別吃力費勁。就是要不急不緩耐住性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上攀登。因為無論你怎樣步履匆匆急于趕路,還是一鼓作氣,片刻不敢停歇,大白山依舊鎮定自若,對你的爭強好勝,急不可耐視而不見,無限延展向望不到邊的遠方。所以你只能立足當前,穩穩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大山給每一位登臨她的人出了一道考題,那就是耐力的考驗。再加上艱難攀登上幾處陡坡,如同我們生活中面臨的一次次挑戰和難題,迎難而上你就是勝利者。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一直向前,距離目標就越來越近。你還要學會量力而行,保存實力,這樣才更有后勁和潛力。當已精疲力竭,仍看不到希望的終點時,心中也會有一閃念的猶豫,有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悲壯。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感覺自己像攀登珠峰的勇士,頂風冒雪,穿行在無邊無際的林海雪原。感覺自己又成為了一名英勇的紅軍戰士,想著紅軍長征一天最多行軍70公里,而且給養裝備遠遠差于我們,是必勝的信念支撐他們長驅兩萬五千里長征,相比之下,眼前的艱難又算得了什么?爬山的過程仿佛又真切體驗了一把人生。可以短暫的停歇,前行的腳步卻一直在路上。
前面傳來了動聽的歌聲,同行的伙伴大聲唱著:“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經歷磨難怎能看到,命運他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繼續跑,帶著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與其茍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吧,有一天會再發芽……”
不急不緩地走著,自由自在的聊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初次相識的都如老朋友一般。沒有計較,沒有隔閡,有的只是希望盡己所能地幫需要的人一把。一個朋友說愛是名片,有了它,隨處山水可作故鄉,相逢路人都是親人。
五回歸之樂
“戶庭無雜塵,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是陶淵明歸田園居中的詩句。此時,感覺我們就像飛出樊籠的百靈鳥,飛進自然的懷抱。
大白山沉默不語,來路平平仄仄被遠遠拋在身后,像一條銀色的絲帶。這是一方不被世俗打擾的凈土。遠離喧囂,回歸平和寧靜。遠離復雜,回歸簡單與純真。朋友感慨地說,平生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大山里手機沒有信號,沒有了生活的奔波忙碌,把自己整個身心交到大自然中,享受這難得的放松和清凈!
一路同行的有一位少年,是隊伍里年齡最小的一位,只有14歲,大家格外關心他,給他鼓勵,小家伙第一次走這么遠的路,幾次走到了隊伍前面。還幫著她的母親和隊友背東西,溫暖在心間流淌,因為真誠和友善,生活才更加和諧美好。
野餐簡單而熱鬧。火爐里林業工人留下的干柈子著得正旺,大家化雪煮水沖咖啡。朋友們圍在一起,或坐或站,互相品嘗著各自帶來的簡單飯菜,在這深山老林中,吃什么都有滋有味。
不求回報的付出,不需要表達的善良,在默默傳遞。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只是現實將人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復雜。就像我們常常只顧著趕路,走了很久很久,走了很遠很遠,只知道一直向前一直向上登攀,而忘了最初的意愿,最初的夢想和最初的善良。
“全世界都在忙著趕路,忙著快速蒼老,一不小心就丟失了善良。”所以,我們走的遠了記得停下來回頭看看,不要忘了初衷。
清晰記得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習總書記表示,“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帶著這份初衷,懷揣美好的夢想,重新安頓好自己,整裝待發。
一路上我們遇見了跑上公路的狍子、穿行于雪野的野兔,還有棲息樹端的棒雞搶鏡似的從一棵樹飛落到另一棵樹,看似笨重肥厚的身軀卻格外輕靈矯捷。攝影師用長焦拍下精彩瞬間,我們輕輕路過,不去打擾它們。
行走在大白山,讓我一直溫暖感動。
堅韌的霧凇,純凈無雜質的漫漫雪野,智慧生存的偃松,經霜染過的林木織就成圣潔的色彩,彰顯生生不息的力量,熱情友好的伙伴一路同行,連空氣中都散發著幸福的味道。躺倒在潔白綿柔的雪窩里,感受大地的溫度,內心回歸純真質樸。內心充滿了敬愛與感恩。
在大自然中,沉睡的腦細胞都被激活,精力充沛,思維活躍,一會老成持重,一會瘋若頑童,一會沉靜不語,一會又突發奇想……不管怎樣,大自然會包容你的一切。自然的山水是一本博大厚重的書,迷茫時總讓我們清醒,總會在這里找到答案。突然想到一位詩人朋友說的:市聲嘈雜,它可以淹沒我們的腳步聲,但是,卻永遠野淹沒不了蓬蓬勃勃的心靈!自然深處,我找到了心中的百靈。
北方初春,春寒料峭,我已經真切聽到百靈鳥的歌唱,看到它展翅林間的身影,激情澎湃,自由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