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不像現在的孩子,回到家要么寫作業到很晚,要么就是上興趣班。記得自己小時候回家寫作業的時候都很少,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伙伴玩:跳繩、拾骨頭、裝沙子,摔泥碗、扇四角……就是在上學、放學路上,我們都是開心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匆匆忙忙的。
天然游樂園
在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們村缺少老師,學校就垮了。在一年級的下學期,母親不得不托人把我送到十里以外的外村上學。由于當時家庭條件有限,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輛老式自行車有父親騎著,我就步行上學。同村和我一起走的伙伴也不少,因此,雖是走著上學,卻也其樂融融。就在我們上學的路上,經過一個場院,這就是我們這幫孩子的樂園。這個場院,是農民打麥子用的,有時候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就穿越場院走近道,竟然和騎自行車的差不多。一年四季,我們都能在場院找到樂趣,特別是雨雪后,我們更是樂開了花。雨后,別人會擔心不好走,而我們卻是盼望下雨。雨后的場院,會有幾處坑坑洼洼,這些坑坑洼洼就成了我們征服的目標,誰能蹦過去,誰就是老大,其余的都跟在他后面,很威風。那種感覺,不亞于現在的金牌得主。冬天的雪后,高大的麥秸垛帶上白帽子,漂亮無比。這時,會有淘氣的孩子把其中一個較小的麥秸垛點著了,火焰不大,濃煙不少。因為是冬天,人們很少來到這里,也沒人重視這麥秸垛,也就沒人來這里管理。這個麥秸垛與其他的相距甚遠,不會殃及其他。這卻成了我們的寶貝,上學放學,都要烤烤手,膽子大的會從側面蹦過去,膽小的就烤烤手,鼓鼓掌,投去羨慕的目光。等到麥秸垛被燒得越來越小時,我們膽子大的就會凌空跨過,膽小的就只能羨慕的份兒。當然,玩耍過后就是狂奔上學了。日久天長,我們練成了“飛毛腿”。
【作者簡介】李秀真,女,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茌平縣振興聯合校 民族小學教師。工作之余,喜歡讀書、寫作、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