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喜歡懷舊的人容易孤獨,這我無從知曉。
不過懷舊不能算做活在回憶里,因為還包括對舊的,有時光印跡的事物的喜愛,每一個地方,每一件東西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卻真實存在的故事。
就像江南,說到底也只是古鎮流水,但當你置身其中,走進無意間發現的一條小巷,青石鋪就的一段回憶,心思細膩的話,甚至還可以發現石縫中的青苔。不必說粉墻黛瓦,銀絲細雨,單是從一戶人家的墻內探出頭的一枝花,含羞地承住雨絲的親吻,即便沒有花影畫屏,也有花落織景。或許你推開一扇許久未曾開啟的門,吱呀的聲響驚擾了門內正在織就傳世蘇繡的姑娘,素手織花蝶欲撲,得遇顏色指尖舞,于是你遇見江南贈予你的小小驚喜。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有了雨,有了古巷,才有了故事,所以無物便不得成詩,得詩才得情懷。
我很喜歡段青衣說的“鶯歌恰恰,便是江南”。不消說江南的繁華,秦淮河兩岸的琴瑟飄香畫舫,夕陽下河水的胭脂色,像是浸透了千年的古韻,亦靜亦鬧,就連黃鶯也要恰恰作歌,給云水繚繞的江南平添印記。
這樣就算你無法記起當日所見之煙雨江南,但很多年后,你在北方一個溫暖夏季的早晨,被窗外柳枝上傳來的鶯歌驚醒,想起兩個黃鸝鳴翠柳的詩句,江南便越過幾程山水,穿透所有阻隔。抬手,是你撫過的或梅花或石榴式樣的窗欞;側耳,是你聽過從胭脂色的秦淮河浸過的六幺;睜眼,是你看過桃花掩住刺繡美人的庭院;起身,是你踏過千年云水相潤的青石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