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的 秋
韓山師范學院/鄭曉冰
在南方,特別是潮州,是沒有明顯的季節分界的。
春的悄然走近,會讓人們為之欣喜;夏的出場,蟬鳴蛙叫會為之鋪墊。
至于秋冬,葉落的征兆似乎沒有起到作用,冬雪飄飛這種景象,終究是錯付了這江南水鄉。
流螢夏季已經隨著煩悶的熱氣消散了,只留下幾聲蟬鳴起伏,隱沒于西湖山下,茍延殘喘,眷戀著屬于他們狂歡熾熱的主場。
葉落知秋,桂花飄香,這是秋的招牌,我喜歡在這種寂靜的秋季下午,曬著暖暖的陽光,看著窗外桑葚變紅,含著空氣的酸讓人垂涎欲滴,假如在這時候你剛好坐在湘子橋邊,韓江水里游著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聽到水流緩緩的聲音,可以看到水邊的樹葉落下的姿態,和著季節的節拍,彈奏出一首秋的交響曲。
古人喜傷春悲秋,我是個中間人,喜傷春但不悲秋,因為那樣充滿生命力的春的消逝,會讓敏感的人扼腕嘆息。但秋不一樣,風一陣吹過一陣,行走在云水之際,看著那些樹葉在落地的剎那用一個彈跳的姿勢安靜,仰望蒼枝,一季生命也在化泥的沉寂里留下深深的眷戀。
葉落歸根,化泥護花,更是另一種芬芳的綻放。一片落葉,一朵落花,宿命循環,更行更遠還生,這本就是自然這位偉大的畫家構建的屬于秋的框架,你理解了它的建構,便會驚嘆于它的睿智與豁達。
窗外的幾聲鳥鳴更是挑逗了我的情思。有人說,夏天就像情侶的熱戀期,熾熱但是短暫。我倒覺得秋更適合內心的悸動,一雙手牽著另一雙手漫步湘子橋邊,落葉為之動情,飄飛回旋,不肯落地,斑駁的樹影打在戀人的身上,聚焦于這亦近亦遠的身軀,甚是好風景。
除此,秋也是一個可以抑制人沖動,變得慢下來的季節,處在這個時令的人會更沉靜,更明智,所以有時候在秋季邂逅的情緣多能攜手至老,這是情到深處便是緣的積累,更是特屬于秋季的浪漫和溫存。
桂花飄香,沁人心脾,這也是屬于秋的尤物。記得從小學到大學就讀的校園,都會種著桂花,但我沒有親自體驗過搖桂花的那種興奮,也沒有親手做過桂花糕,但好在我吃過,細膩醇香,入口即化,香甜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懷。我想搖桂花和做桂花糕這兩件事,若將來有機會,我定要做。
我喜愛桂花開,亦欣賞桂花落。站在這桂花樹下,看著整朵花完好無缺地落下,竟這樣的有氣魄,不禁讓人感嘆,怎會有這般“擲地有聲”的花兒,花包上凝聚的香氣,還有骨子里的錚錚不屈!桂花一直在用生命的姿勢綻放,繁華寡淡與它無關,在歲月的安然里醉月沉香。
對于桂花,始終有一種異于常人的鐘愛。在每一年的桂花開時,我都會采摘一些將其風干,就把它藏在筆盒里,或者夾在書里做書簽,別問我為什么。我可以記住桂花的香氣,但我留不住它的芳華,所以便將她最美的姿態藏匿于翰墨筆盒,封存于紙札書記,這何嘗不是愛它的一種方式?假若你有一天借到我的藏書,請你善待桂花的印記,雖是情跡疏遠,但在夜深人靜時,仍有桂花香暗飄過,伴你入眠。
南方的秋,張狂而不張揚,長留而不長駐,等到了十月份的時候,冬就要替代她主宰南方的氣場,可她也不貪戀,知趣地暫隱。秋采著一襲落葉來,掬著一場寒風去,不拘泥于來去的形式和時間,因為駐留過的足跡,便讓慕戀她的人有了歲月可循的印記。
于一年四季中遇見了你,于秦嶺淮河以南遇見了你,在情跡疏遠的暗香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遇上了,就輕輕問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
秋陰漸散去,霜飛倦鳥歸,留一片枯荷,聽寒冬雨聲。
如果你也看見了這樣的秋,那請你告訴她的名字,那是南方的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