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太梁大草原
江蘇|王 俊
輝太梁,蒙語諧音,為寒冷高原之意。在內蒙古中段,西接大青山,東接大馬群山,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面積600多平方公里,屬丘陵、平原、山區交錯地帶,地廣人稀,是我回老家的必經之地。
輝太梁系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質遺存,地質構造復雜多元。梁間遍布的火山巖有的距今有一億多年,其中瑪珥式火山群的規模和保存完好程度目前處于世界第一。
輝太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自古以來是天然的優良牧場。清朝詩人錢良擇在《出塞紀略》中對輝太梁記述到:“蓋出關以來,路皆西行,至是稍折而西北也。權憩山盡處,水邊樹下,草特肥茂,縱馬飽食。”一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國草原夏秋風光。
大集體時,梁下的生產隊,在梁上有夏牧場,那里建有簡易住房、水井、圈養牲畜的圐圙。當牧草綠了時,將牲畜趕去,一呆數月。
輝太梁物產豐富,動植物繁多。有鴻雁、天鵝、輝鶴等鳥類;有成片的天然樺樹、楊樹及人造落葉松、樟子松和云杉等;有篙草、狐茅、脈苔等300多種野生植物;有蒲公英、黃芪,甘草等藥材;有蘑菇、黃花菜等野生食材。由于晝夜溫差大、日照長、污染少,藥材食材品質都極好。
輝太梁有九十九泉的傳說。泉既湖泊,當地人稱“海子”。九十九是個概數,表明湖泊較多。這些湖泊有的是泉水匯集而成,有的是雨水聚集而成。那里有不少凹地、火山坑,雨水豐沛的年份在這些低洼處積水形成湖泊。
此時的輝太梁,既有草原蒼茫雄渾格調,又有江南水鄉明媚清秀。而天旱時,有的湖泊就干涸,九十九泉便成了人們的談資、心中的向往。
輝太梁有亞洲最大的風電場,幾十米高的風機遍布草原,十分壯觀。
夏季是最美的季節,蔥綠的草原鑲嵌的各種野黃花與農田的油菜花、胡麻花、蕎麥花等,爭奇斗艷、分外嬌嬈。夏季很涼爽,是避暑勝地。但氣候變化多端,“六月雪,三伏天”,遇上陰雨天,早晚穿羽絨服也不覺熱。
輝太梁有著名的黃花溝旅游區,在察右中旗境內,距旗府15公里。旅游區風景秀麗、交通便捷,一到夏季,南來北往的游人很多,當地親朋好友聚會,大多也選這里。
在景區游人可欣賞賽馬、摔跤、叼羊等塞外風情;品嘗炒米、奶茶、奶酪、手把肉等草原風味;還可騎馬、乘駝及坐勒勒車等。早晚觀日出日落,白天看藍天白云、望鷹翔長空,夜晚可參加篝火晚會、賞滿天星斗。
黃花溝因黃花和溝得名。溝為蜿蜒的山谷,是遠古冰川遺跡,長10多公里,深約300米,寬窄不等,最寬處有幾百米。上下溝可乘纜車,也有水泥、石、木鋪好的硬路。溝中花草郁郁蔥蔥、溪水清澈見底,兩側懸崖峭壁、奇石林立。還有神龜嶺、神蔥嶺等自然景觀及供游人休息、小吃的“驛站”。
2016年7月我兩上黃花溝,一次聚會,中午在朋友的飯店吃烤全羊,席間身著蒙古服飾的一對青年男女頻頻敬酒獻歌獻哈達,氣氛很熱烈。
歷史上,輝太梁發生過多次戰爭,流傳著不少扣人心弦的故事。
北魏王朝在輝太梁設置過數道烽戍線,建造了著名的拱衛京師的畿上塞圍防御體系;1044年遼耶律宗真親征西夏,發生了河曲之戰,戰前集結軍隊的場所就在輝太梁;1231年春夏間,蒙古國窩闊臺汗,坐鎮輝太梁指揮了攻打金朝的戰爭。
梁上至今還留有戰國趙長城、秦代南北長城、漢代邊塞重鎮沃陽城、明代洪武年間官司山衛、北魏拓跋珪時代的石亭、蒙古太宗窩闊臺練兵點將臺和兵器庫以及歷代戰爭烽火臺、長城戍堡等歷史遺跡,成為了金戈鐵馬,狼煙升騰慘烈場面的注腳。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8月,八路軍120師組建了大青山支隊,進行抗日斗爭,在李井泉、姚喆、彭德大的領導下,在4年時間里,斃傷日偽軍2000余人,俘虜近千人,留下了許多英勇殺敵、可歌可泣的事跡。
支隊在群眾的支持下,創建了東起輝太梁、西至包頭、南到山西長城交界、北至四子王旗的抗日根據地,形成了守衛陜甘寧邊區的屏障。根據地建立連接蘇蒙的秘密交通線,成為黨中央與共產國際聯系的重要通道。
新中國成立后,各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共同鑄就了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豐碑。近年來這里承辦過馬拉松、攀巖、自行車越野等國內外賽事,輝騰梁正成為接待團體會議及商務活動的場所。
滄桑變遷,見證了輝太梁的冬春夏秋,延續著敕勒川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