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姍姍來遲的雪
作者|劉久明
二十四節氣的首節“立春”已經好多天了,馬上就是“雨水”。按常理,早己過了冰天雪地的隆冬。
自“冬至”開始,人們就在心底盼著那場冬雪。不是說必須得有那么一場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也就是一景。主要是家鄉歷來四季分明,如果春天里風不暖,夏季里氣不燥,秋天里不是天高氣爽,冬季里不是大雪紛飛,人們就會感到總有點不自在,或是有點無可名狀的不適。
當然,今年的冬天有些特別。除了濕冷或粘粘糊糊外,風不象冬天的風,雨不象冬季的雨。冬天的風應該是呼嘯而至,在某個冬夜或是某個早晨,突然刮起了,沒有預兆,沒有準備,陡然而來。你一面豎起耳朵聆聽窗外的風聲,一面在窗戶縫隙間鉆進的風中趕緊掖好被子,然后在什么也不想的放松中進入夢鄉。冬季的雨一般應先做足功課,不可以淅淅瀝瀝,也不可以纏纏綿綿。必須是不大不小,不急不緩,不長不短。在厚重的云層下隨風而來,在云霧散盡時流連而去。
人們在冬季對風雨的預測一般卻較精準,這種精準主要靠閱歷。可以抬頭看看天,從早上東邊的天象看,是否有晨曦,是否有朝霞,是否云遮霧罩,是否渾沌不開。看天色看云塊只是一個方面,有經驗的人從空氣中就可以預測。一絲風,很輕地從身邊溜過。一股風,從身后擦過。一陣風,從面前刮過。還有風的濕度,水氣的深淺。
春節前后,一直就沒有刮風,更談不上凜冽。雨水也不多,即便有點,也不連貫,雜亂無章。再加上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漫延開來的瘟疫,直接把過年的人們的心攪亂了。
我一直宅家,很少外出,湊合著不餓肚子就行。每天關注著疫情的發展,總期待著可控。這期間信息量很大,也很雜亂,很難梳理。許多事情我們都不是親歷者,對于在疫情中衍生出的各種濫象,也不是馬上就可以評判的。
唯一的愿望,就是盡早結束這場劫難。
許多人在為我們遮風擋雨,許多人在為我們默默奉獻,許多在為我們付出犧牲。
雖然說人世間除了生死再無大事,但許多人卻在置生死于不顧。雖然說活著很重要,但許多人卻在為他人更好地活著已經犧牲。雖然說生活中有許多美滿,但許多許人卻在為了他人的美好自己不能美滿。
當然還有許多。于是逆行、于是吹哨、于是生離、于是死別、于是赴湯蹈火、于是拯救危亡……
我寫下這些文字時,夜色中的洪湖已白茫茫一片。這白茫茫中顯得那樣空洞與沉寂。
一場姍姍來遲的雪并沒有給家鄉帶來喜悅與生機。
我知道這場姍姍來遲的雪有些與此刻的節令格格不入,也斷然不可能長久。因為它太過儀式感,在不該出現的場合與時間出現了。
也因為它來或不來,春天都不遠了……
